自本世纪1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尤其是经济总量接连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美国便对中国经济的崛起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感。
在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看来,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抢走了美国工薪阶层的饭碗,中国商品的输入让美国经济受到了不利影响。
而当中国近年来在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发电,电器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实力慢慢地增加之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便更感到不安了。于是,他们呼吁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甚至不惜打起了贸易战,用起了高关税大棒。
同样的,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工业的崛起抢夺了日本制造业的份额,会对日本的汽车,电器,信息技术,化工产业带来负面影响。日本也因此加入了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与半导体限制出口战略中。
诚然中国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实力还无法和美国,日本相抗衡,但中国也并非全无反制手段。由于中国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稀土资源,同样也是出口量最大的稀土来源国,通过限制稀土资源中涉及半导体原料的供应就成为了中国的反制手段之一。
这也是中国为何会在近年来严格管理稀土资源出口,并在去年12月以战略资源储备安全为由,限制对美国,日本出口镓,锗等稀土资源的重要原因。而美国,日本等国在中国的反制下,没有镓,锗资源储备的美,日等国也出现了半导体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料供应紧张的困难,遭受对华制裁政策的反噬。
镓是一种稀有金属,和锗,鉈,铟一样属于稀土资源的一种。镓的熔点较低,在29℃的情况下就可以融化,它可以和合金以及其它物质较好的融合,被普遍的应用于人类的化工,半导体和合金工业中。
目前,全球开采的镓资源有85%都投入到了矿产半导体工业中,因为镓可以和氮族化合物形成磷化镓,锑化镓,砷化镓和氮化镓这些半导体材料。
这其中,砷化镓材料被普遍的应用在通讯器材,激光设备,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军用雷达等领域。
而氮化镓材料则在近年来渐有取代砷化镓材料的势头,被普遍的应用在手机,电脑,雷达,制导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电子科技类产品方面。
而在自然界里,没有一点单质镓存在,地壳中的镓丰度仅为16.9ppm,非常稀少。镓往往出现在铝土,锌矿石和少量煤炭的伴生矿之中。在拥有镓资源的情况下,镓的产量实际上和铝土,锌矿的产量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镓矿总储量仅有28万吨,其中19万吨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广西,江西,贵州,山西,新疆,内蒙地区。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有约5.6万吨镓,加拿大有3.8万吨,哈萨克斯坦有3.5万吨。
而就产量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镓产国,生产上限每年约1000吨,实际产能是每年740吨左右,其中将近一半是高品位镓金属,又有将近300吨的镓金属由中铝集团生产。
日本,德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有一定的镓产量,但大多都低于10吨,仅有日本的镓产量能达到25吨的水平(再加工),但日本本身也需要每年消耗150吨的镓。
美国本身也有0.45万吨镓资源,但经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转移和保护自然环境,矿业衰落的影响,美国已无工厂可以提炼镓矿,产量几乎为零。这也是为何美国会惊叹没有镓矿库存储备的原因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从去年管制镓出口之后,低品位镓金属的价格从每公斤210美元涨到了595美元左右,让全球的电子市场都感受到了震动。
不仅如此,中国还严格管制了锗,锑,铋等稀土金属的出口,使得相应的原料价格大涨。
比如,锑的价格从以往每磅5美元涨到了如今的17.71美元。而锗的价格也从以往的每公斤1300美元涨到了3800美元以上。
美国电动汽车协会董事会成员约翰·海姆2025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镓,锗金属价格不会那么快下降,美国在产品装配链上走的太短了,中国带来的影响很大。
要知道,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力强悍的特斯拉,还是苹果,德州仪器这样的半导体大户,又或者是Sunpower这样的光伏企业,不能离开来自中国的稀土金属供应。美国在这方面的价格持续上涨,实际上会抬高美国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价格,使之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
美国锑业公司的高管埃文斯表示,尽管美国已经准备好了在加拿大投资建设更大的稀土提炼工厂,产能能提高四倍,但由于产品装配程序大多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进行,美国很难在稀土方面更好的应对中国管制。
而且,在军用产品方面,由于2017年特朗普的命令,美国不能在军用产品中使用中国进口的稀土,美国军方对非中国来源是稀土本来就有很大的需求,现在更是把为数不多的来源渠道给挤占了。
曾在奥巴马执政时担任美国驻华贸易代表助理的杰夫·穆恩也告诉外界,尽管美国在2023年8月,中国第一次对镓,锗出口进行限制的时候就大量囤货,但也不足以满足美国未来的需求。
那么,在遭到中国严厉反制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手里还能打什么牌?他们还能怎么做呢?
对于日本来说,最符合他们利益的办法,是与中国妥协,提升中日关系,由此减少损失。
事实上,日本政府也的确打算在这样做。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台后,整体上对华战略趋于缓和,寻求对华妥协,换取稀土方面的出口让步,是日本的必然选择。
当然,日本也没有忘记同时加大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建立稀土工厂,提升供应链多元化的尝试。
美国的第一种办法,是利用贸易市场全球化的情况,从其它国家采购中国流出的镓,锗资源,并开发盟国的稀土资源。
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不少稀土资源,但美国想要开发,没那么多简单。因为,矿业开采前期需要有庞大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到正式投产之后,
产量上去也要漫长的时间。而且,开发稀土资源,尤其是镓金属,还需要满足大量的电力需求,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发电量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不仅如此,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还因为特朗普上台后,对他们同样也搞高关税的政策非常不满。在这种背景下,想让他们同意美国开发其稀土资源,非常困难。
至于鼓励美国大型半导体企业建立国内供应链,和鼓励国内矿企开发稀土资源,需要面对高昂的环保压力,而且,其开采成本因为人工,电力价格的因素,也要比从中国进口贵得多。而要想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地州府都需要给予企业相关的补贴,税收优惠,甚至是直接投资,才能扶持他们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么做的同时,美国也丝毫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经济打压。美国依然在顽固的执行对华关税加增20%,限制对华技术转让,限制部分专业的中国理工类学生赴美学习,专家交流的机会。
但这对于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太高的要求,很少有人能做到准确的垃圾分类,更别说废旧产品回收这样艰巨的任务了。
而且,虽然美国使用以上策略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危机,但这些政策最终都需要由消费者为昂贵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买单,说来说去,并不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美国最佳的应对方式,应该是尽快撇弃对中国的科技,经济打压政策,放弃贸易保护主义那一套,和中国全方面提升关系,如此才能有稳定的稀土资源供应,也才能让美国人用上他们能负担得起的电子科技类产品。
在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已经堪称全球第一的情况下,美国实质上很难离开中国的经济影响,想要靠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封锁遏制中国的发展,终究是办不到的。
1,2024.12.10-中文网-中国对关键矿产实施严格禁运令,跨国公司倍感担忧
2,2025.2.21-观察者网-日本抱怨中国升级出口管制,声称“正威胁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
不管如何,稀土、稀有金属,这些资源都不能出售!就是价钱飞起,也不能出售!因为我们的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