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中国作为全球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一极,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
ABeam Consulting作为深耕在中国20余年的全球化咨询公司,希望能够通过商业咨询的专业视角,为您揭示中国科技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导航,助力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促进企业业务变革。
本篇文章作为中国科技趋势2025系列篇的第二篇,将带大家领略中国移动出行领域正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探讨移动出行领域的四大技术趋势无人驾驶、低空经济、超级高铁和太空出行,这些领域不仅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革新,也代表着技术革新的前沿方向。
无人驾驶技术,特别是L1/L2级别辅助驾驶的广泛采用和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推进,正将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从私家车领域拓展至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共享出行等多个维度。
与此同时,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为eVTOL等低空出行工具创造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超级高铁的构想和太空出行的初步探索,更是预示着我们将打破传统出行限制,迈向一个高效、环保、多元化的移动出行新时代。
本报告将对这些趋势做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深远影响。
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态势,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无人驾驶政策的逐渐完善,助推技术及商业模式加速成熟,当前政策体系已包括牌照发放、试点区域划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商业化运营服务规范四方面。
同时,政策的不断补齐和完善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稳步推进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这也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和政策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完善,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多元化的出行场景,包括公共交通、共享出行、旅游观光以及个人出行等。能预见,在未来出行生态中,无人驾驶技术将扮演逐渐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将对整个交通系统和城市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空经济在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蒸蒸日上,成为驱动城市空中交通系统变革的核心引擎。据赛迪统计,截至2024年2月,该领域已吸引了超过57,000家公司参与,特别是在中南和华东地区,公司数占比超过六成,显示出这些区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显著优势[2]。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市场认知度和应用范畴正迅速扩大。在推进eVTOL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取得型号合格证(TC)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国内较多eVTOL企业已郑重进入TC受理阶段,部分企业更是成功取得TC证书,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定先机。尽管取得了这些积极进展,但大部分eVTOL企业仍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提升、法规环境需完善等多重挑战,在取得TC认证后,企业还需要获取单机适航证、运营合格证等多个证明以实现商业化运营,这些准备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因此从完成TC取证到正式商业落地服务民众,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数年时间。
eVTOL的便捷、环保、可持续性优势使其成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飞行器相比,它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大幅度的降低了噪音和污染排放。此外,其垂直起降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不依赖传统机场跑道的情况下运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能在城市中心等更多地点起降,进一步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可能、缩短出行时间。这些优势使得eVTOL成为未来城市出行的新选择,未来,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eVTOL技术有望在城市实现规模化应用,开启城市空中交通的新篇章。
在2B商业运营领域,eVTOL可以服务于载人客运,为低空旅游业带来崭新的体验。以中国的亿航智能为例,该公司推出了多款eVTOL飞行器,并在中国广州、上海等城市开展了低空旅游试运营,游客乘坐这些飞行器,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独特旅游体验。
在2C私人飞行领域,eVTOL还能够完全满足个人或家庭出行的需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在2G政府服务领域,eVTOL技术可用于城市管理、警务安防和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eVTOL可以迅速抵达灾区,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的物资和人员输送;在城市管理中,eVTOL可以用于巡逻、监控等任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峰飞航空、华羽先翔、沃飞长空等企业已经与一些政府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eVTOL在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eVTOL还有望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带来三维出行的新时代。
超级高铁是一种创新的交通工具,基于“真空钢管运输”的理论,融合了磁悬浮技术与低真空管道的设计。
超级高铁和普通高铁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原理和速度上的差异,目前我国的高铁速度在350KM/H左右,而超级高铁的时速将是高铁的两倍以上,理论时速高达1000KM/H,展现出超高速、高安全性、低能耗、低噪音和低污染的显著特点。
高铁的动力来源是每节车厢底部的电动机,而超级高铁的动力来源于电磁力,在结合高温超导悬浮技术后,速度上有了更大的提升。超级高铁不仅有望革新长距离地面交通,而且在提升超大城市间交通连接效率、促进国际跨境运输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目前中国已开始着手研究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的布局和试验线年在“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了超前谋划时速600至10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网络的布局,并预留预控京港澳、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线月,中国航天科工在山西大同的超导磁悬浮试验线上,完成了超导磁悬浮“高速列车”在低真空管道中实现了稳定悬浮的试验,并且刷新了之前的速度记录。可见,超级高铁的布局和研发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然而,从现实商业化的角度来看,超级高铁的商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真空管道技术的完善、高昂的建设成本、安全性的提升等等。
尽管超级高铁的商业化进程可能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其革命性的出行方式和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无疑使其成为未来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投资热点。
国外在太空出行方面起步较早,更早地实现了商业化,而国内虽然在太空出行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正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01国际进展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大量资本的涌入,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深蓝航天在2024年10月通过淘宝直播间推出了两张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的船票,预计于2027年首飞,票价定为150万元。与此同时,中科宇航也在积极筹备2028年的首次载人飞行计划,进一步推动太空旅行的商业化进程。
从全球视角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太空出行领域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曾经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太空旅行,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并且越来越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ABeam凭借行业洞察力和丰富的咨询经验,对中国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以下预测,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改变着移动出行的面貌,预计可能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如车辆共享、智能拼车等新模式,引领智能、高效、环保的出行新时代。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出行方式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为用户带来更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未来,随着超级高铁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城市间的出行时间将大大缩短,这将促进城市体系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可能对城市化从集中到分散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太空旅行和飞行汽车等新兴出行方式的出现,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些技术的普及可能会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同时也可能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例如,太空旅行的商业化将为普通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机会,飞行汽车的普及将使城市交通更加灵活和高效,推动城市向空中三维发展等等。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未来的移动出行领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无人驾驶技术、低空经济以及超级高铁等新兴交通模式,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绿色能源和低碳排放解决方案。此外,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绿色出行或将成为推动交通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一步步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未来。
此外,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关于中国科技趋势的其他主题内容,请持续关注ABeam,收获更多中国科技趋势干货!
ABeam Insight 中国科技趋势2025系列篇之1—— AI加速进化的硬件新纪元
ABeam(德硕)作为金牌赞助伙伴,受邀参加2024年SAP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共创多元价值
免费体验“ABeam Factory” 帮企业顺利完成SAP升级 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顺应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和变化 ABeam中国助力柯尼卡美能达实现ERP+CRM统筹升级
牛华网着重关注全球前沿科技、游戏、电影娱乐及新潮数码,致力于提供实用接地气的产品产业资讯。